星空体育平台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广东省卫生三亿体育健康委员会

  三亿体育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耕急诊、ICU一线年,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生死一线一次次把垂危的生命拉回重生之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陈丽芳成为生死边缘守护生命的“特种兵”。

  从2003年临危受命抗击“非典”、2008年全程守护汶川重伤员,到2020年新冠疫情主动请缨驰援荆州,每当生命告急,陈丽芳都冲在一线,贡献护理智慧。在支援荆州担任重症救治中心护士长期间,她牵头制定全新救治中心护理规章,优化配置护理团队资源,科学整合打造新冠护理三级梯队,建立ECMO专职护理小组,为团队进行重症专科培训;组织远程护理会诊、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所有危重患者实施“1患1医1护”管理模式,专业评估患者病情。在她的努力下,再造荆州重症救治中心护理工作流程,实现重症救治中心的护理工作稳定运转。

  ICU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陈丽芳扎根危重症护理领域28年,练就一身非凡的护理技术。她亲自参与制定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案,屡破重症护理难题,被称为“ICU百事通”。精通各种复杂高级生命支持仪器设备,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心肺复苏、重症营养、重症感染等关键技术的行家里手,长期指导临床培训,传道授业解惑,认真做好护理人员的“传帮带”工作。

  在广州疫情最吃紧的时候,陈丽芳在省医方舱医院首创“患者晴雨表”,动态监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个体需求,不断完善身心救治档案。考虑到特殊群体需求,她打造四大精品服务品牌:建设方舱图书角、开办方舱小课堂、开播方舱健康课、拍摄方舱科普视频,还通过漫画、海报、绿植等方式营造方舱健康文化,成为医生眼中的“大管家”,患者心中的“抚慰师”。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广东省中医院脊柱科护士长陈少华的护士格言,也诠释了她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情。

  作为首批赴港接受骨科专科培训的护士,陈少华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认真掌握骨科专科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作为脊柱科的护士长,她带领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改革护理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安全。工作30年来,陈少华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为病人、为科室、为同行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陈少华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的观念融入整体护理中,利用中医基本理论与骨科学知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框架,制定以“骨科护理技术与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相结合”为载体的个性化快速康复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术后中西医并重营养调护,利用中医特色核心技术解决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疼痛、肢体肿胀、恶心呕吐等问题,减少患者不适,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得到广大骨科护理同行的认可。

  “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无可估量。”陈少华总是这样说。面对护理人员培训和骨科专科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自2017年开始,陈少华作为广东省护士协会骨科分会会长,在广东省护士协会和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连续6年牵头与香港骨科专科护理学院联合培养骨科专科护士,为广东乃至省外培养骨科专科护士300多人,为更多患者提供同质化的专科护理。

  日益发展的骨科专科护理需要专科技术及科研技能的支撑,陈少华在协会领导的引领下,通过反复实操训练、给予考核合格者培训证书、要求后期加强技术应用的个案积累等方式,共开展5项骨科技术培训(含中西医技术)及多次科研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300多名护理同行,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能空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和专业的护理打下基础。

  随着骨科医疗技术发展以及骨科疾病谱的变化,骨科护理的重点和患者安全目标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如何体现与医疗齐头并进,保证骨科护理质量,保障骨科患者的安全,保证临床疗效,是衡量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标志。在陈少华的带领下,骨科核心成员学习《患者安全目标手册》,根据目前骨科护理的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新修订《骨科护理质量十大安全目标》,同时结合高级健康评估的五个维度,在循证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完成骨科护理文书修订工作,出版新版《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为骨科护士呈现了指引性的专科工具,保证了规范的骨科护理行为。

  她致力骨科护理,引领学科发展;她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悉心护理为患者排忧解难。她28年如一日,用信仰和爱在护理工作中慢慢绽放青春,不负芳华。她就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护师、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外科护理教研室临床主任刘翠青。

  2008 年,作为26名汶川地震伤员的专责护士,刘翠青特别用心照顾一位年仅13岁的患者。因重物压迫,这位患者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双下肢广泛肌肉坏死,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伴严重感染、休克,连续高热不退。一天中午,在给患者翻身时,刘翠青发现手套上有咖啡样颜色的液体,检查其臀部时触及波动感,初步判断不明液体为臀部软组织坏死液化导致,马上联系医疗组进行检查。她的判断正确,医生立刻在ICU 紧急行臀部清创术。下午6时,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刘翠青配合医院骨科医疗组,坚持进行离床减压、对腐烂伤口清创、持续使用负压吸引等护理新技术,成功保肢。几年后,患者带着妻子将锦旗送到医院,面谢当年的救命恩人。

  作为骨科护理学科带头人,刘翠青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自主研发护理用具,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水平。200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并推广《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康复技术》,成功帮助近千名截瘫患者重新回归家庭与社会。此项技术荣获中华护理学会2021年度团体标准立项,刘翠青作为第一负责人牵头国内12家高水平医院撰写相关标准。

  抗击疫情,刘翠青始终冲在最前线次带队出征支援佛山、东莞等地核酸采样工作。2022年2月,她主动报名参加第二批国家援港抗疫核酸采样队,担任医院赴港核酸采样队的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到港后,她立即组建包括感控组、物资组和生活保障等管理小组,带领队员冒着寒风大雨,遵照要求调整露天采集点布局,增设防护用品脱卸专区及清洁物品存放区;将核酸采样卡位由5个增加至9个,提高采样速度,缩短市民等候时间。为确保队员安全,她制定“四不”防护铁纪——防护考核不过关不准参与采样工作、防护用品不达标准不入采样点、防护穿戴不合格不准采样、下班后不聚集串门。最终成功带领队员出色完成任务,并实现零感染。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副院长曾丽,是该院护理学学科带头人,她怀抱满腔的热忱、坚定的信念扎根护理一线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护理事业。

  曾丽始终坚持整体护理理念。2008年,她来到该院担任护理部主任,便开始推行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她改变既往的被动管理,以爱做管理,引导护士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激励护士长将精力投入在科室的管理上,全情协调医、护、患三方关系,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

  她深知人才队伍、护理质量、专科发展、信息化建设,每一项都要精准提升,才能让护理服务走上新的阶梯。她不断推陈出新,打破学科界限,实行跨学科合作。在深港医疗融合中努力践行创新发展,推动与香港联合医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港澳居民服务中心三亿体育,开通互联网国际诊疗平台服务;与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初步达成合作方向,进一步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三亿体育。

  在新冠疫情中,作为班子里唯一的一位女将,曾丽带领医护技公卫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冲在疫情最前线,以多年的专业灵敏性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高效处置“歌诗达·威尼斯号”游轮事件;摸索出零接触的隔离酒店感控流程;建立了提供多语种服务的外籍和港澳台人士新冠疫苗接种点。

  为有效遏制疫情在医院扩散和蔓延,她带领着重点部门制定医院《防控手册》。她常常因为一项防控标准流程带领大家一遍遍的演习,以制定最有效、最迅速的防控流程。为了排除医院、隔离酒店、驿站、海关等存在感染风险的“死角”,她更是深入到抗疫最前沿地带复盘感染防控风险点,对医院防控总布局进行全面部署。

  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曾丽借鉴国际医疗服务模式及行业标准,融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构建强大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实现整合型医疗和价值医疗,打造面向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体的国际化基层健康服务中心,探索深圳市基层医疗领域的新标杆及典范。今年,她会同有关部门领导共同赴香港医务卫生局、香港葵青区域康健中心等机构考察学习,积极推动深港融合的基层服务理念,并努力付诸实践。

  像往常一样,东莞市厚街医院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黄庆萍轻轻推开ICU病房的门,带着护士例行查房。黄庆萍认真地查,细心地问,与病人亲切交流,旁边的护士细心地听,认真地记。在护理这条道路上走过20年,黄庆萍一直用专业和温暖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黄庆萍就进入厚街医院,成为第一批护理本科毕业生。她很快熟悉了打针、发药等基础护理工作。为了积累更多临床应急经验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黄庆萍主动请求调配到急诊科和ICU工作。

  2007年三亿体育,黄庆萍赴香港学习10个月,并获得ICU专科护士证,由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一名ICU护理专家,带领医院ICU护理团队,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给予危重病人最优化服务。她在ICU一干就是13年,病人的满意和信赖是黄庆萍心里最珍贵的收获。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人心。黄庆萍主动请缨到汶川县参与医疗支援2个多月,艰苦的条件没有阻止她救治患者的脚步,她不分日夜地工作,通过和同行交流获得不少专业上的启发。黄庆萍说,这次支援又一次淬炼了身心,让她更加坚信自己一定会把护理工作做到极致。

  正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黄庆萍坚持每年主持开展院内护理新技术、新项目2~3项,如ECMO、疑难血管穿刺等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黄庆萍,善于发现患者目前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危重患者容易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并发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病例,与同行交流,她刻苦钻研,开展了“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防控体系的构建”项目。该项目属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中国护理管理创新卓越奖、广东省护理管理创新特等奖,并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新冠疫情初期,黄庆萍正在休产假。面对严峻的形势,她再也坐不住,提前结束产假,和同事们一起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并坚守在一线。面临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黄庆萍主动承担疫情防控培训、监督、核酸、疫苗接种等工作,不惧苦累,在繁杂事务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东莞市大朗镇“12·13”疫情和“2·24”疫情发生后,她驻守当地共37天,带领团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支援任务。

  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护理部主任,陈丽萍扎根临床护理30余年。

  恒久初心,技艺弥坚。陈丽萍从护理队伍的新兵成长为学科的带头人,她所在的科室也从初具规模发展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新生儿深部静脉置管的单位之一,她所在的团队在全国率先建立方法学、并发症处理等系列规范,发表文章被引用千余次,沉淀成果获得广州市、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她也成为该项技术领头羊,不断推广适宜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其中《深部动静脉置管规范培训》历经10余载,已然成为品牌教育,来自全国30余个地区3000余名学员接受了相关培训。

  传承、创新、发展,陈丽萍带领着团队在母婴安康的一体化管理上取得不少成绩,推动专科继续建设,提升平台高度,注重人才培养,形成以精英人才、专科护士为核心的护理团队。助孕过程融入音乐疗法、首开助产士门诊等,打造了有温度、彰显人文关怀的孕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柔济医院品牌的服务特色。团队重视临床救治技术建设,涌现以护士为主导的快速反应团队管理模式、独创GDM(妊娠期糖尿病) 4S服务模式及“8个维度”的护理管理模式、自由分娩等为代表的孕产妇救治护理技术体系,专科发展生机盎然。近年,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先进集体,成为省、市、大湾区等区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作为区域妇产护理学科群联盟主席单位,推动区域围产护理的发展。

  “40年,我所有的青春热血都倾注在护理工作中了,无愧头上这顶燕尾帽。”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谭建兰,自1983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护理工作,矢志不渝守护服务初心。历经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多个岗位,她始终将“敬业、勤业、精业、乐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医院护理工作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1983年,谭建兰选择穿上这一身护士服,择一事终一生,不变的除了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还有对病人的爱心、耐心。成为护理部主任以后,她更加忙碌了:大刀阔斧改革护理制度,提升专科技能和护理水平,设立人文关怀示范病房,搭建护理人才梯队和发展平台等等。医院护理质量出现质的飞跃,专业贴心的服务得到就诊患者一致好评。

  她坚持每日查房,解决各科室在护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参与危重病人抢救。一次,谭建兰担任行政总值班,深夜时科室收住一位糖尿病并肝癌晚期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三亿体育。患者大量呕血,情况危急。谭建兰和其他值班医护积极抢救,一夜过去,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帮助患者清洁整理完衣物、身体时已近天明,50多岁的谭建兰这才意识到自己体力不支。患者及家属非常感动,悄悄送上红包以示谢意,她像往常一样婉拒了:“救死扶伤,我们应该做的。”

  2019年6月,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广东省首个护理联合体合作协议,成为湛江第二家能够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作为主要负责人,谭建兰建章立制、培训人员、完善流程等,逐步将设想变成现实。自2019年8月正式上线例患者。

  “‘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切实解决了病患和家属的需求。尤其对高龄或失能老人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适合在家庭条件下的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新尝试。”谭建兰说。

  “2003年SARS疫情肆虐时我才刚毕业,青涩的我只能站在前辈们身后。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像前辈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健康,挺身而出!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17年护龄的护士了,又一次疫情来临,我立即决定,要到最前线,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新冠疫情初期,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护士长赵艳婷写下的心声。新冠疫情期间,她与团队白衣执甲,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年初,湖北疫情暴发,赵艳婷主动请缨,于2月11日随江门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赴湖北省公安县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并任援鄂医疗队护理小组副组长。工作期间,她经常巡视病房,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协调合理分配护理力量,指导护理小组成员及时处置疑难三亿体育、突发情况,细心照顾患者,获得队员和病患的一致好评。

  2022年11月,她作为首批医护人员,进驻江门市新冠病毒感染亚(准)定点救治医院,开展轻症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医疗救治与隔离观察,她结合援鄂经验,建立完善入驻医护后勤人员档案,协助规范隔离病区的管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参与制定各种方案、流程指引并实施。她常常从早上6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采核酸、抽血、送饭、收集医疗废物、做治疗,给予患者全面细心的照顾。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她与团队坚守阵地,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

  2022年12月,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激增,赵艳婷紧急受命,担任江门市人民医院首个新冠阳性病区护士长,最早独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按照“集中管理、分层分级收治”的要求,她又带领团队迅速将该区整体转换为重症监护病房。她不畏艰险,高烧时依然挂念着病人,坚守岗位连续两周没有回家,成功救治40多名重症患者,为完成“保健康,救重症”的医疗救治任务作出突出贡献。